也許不久,我們就能“給輪胎貼上類似冰箱能效標識的標簽,通過對燃油消耗、濕滑路面抓力等指標分級促進輪胎性能提高,進而實現輪胎的節能環保。”前不久,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橡協)會長范仁德在2012年中國橡膠年會上如此表示。據悉,目前我國輪胎行業已就推動綠色輪胎產業化發展達成共識,中橡協將參考歐盟輪胎標簽法和REACH法規,并結合我國節能降耗要求,制定符合國情的綠色輪胎產業化法規。
節能環保是發展方向
以安全高效、節能環保為主要特點的“綠色輪胎”,是國際輪胎工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據了解,“綠色輪胎”采用新技術配方設計,與一般子午胎相比,滾動阻力降低20%~30%,節油2%~4%甚至更高,行駛里程提高35%,每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00克左右,同時更加安全可靠。如果國內轎車全部配裝這類產品,每年可節約汽油消耗41萬噸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萬噸以上??鐕緩纳鲜兰o90年代開始研發“綠色輪胎”,除改進配方外,還在有效降低噪音,提高輪胎的抓著力、舒適性、操控性等安全性能,實現輪胎行駛過程中的動態智能監控等領域進行重點突破。目前,各大國際輪胎品牌都已經把“綠色輪胎”、智能輪胎、安全輪胎的普及作為今后發展的重點目標,這也是我國輪胎產業繼實現子午化后的又一個新的戰略目標。
隨著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近年來,我國輪胎產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輪胎產量、出口量、企業數量都居世界首位,形成了完備的輪胎工業體系。但不可回避的是,輪胎行業整體而言屬于“大而不強”。據了解,目前我國輪胎產品仍然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個輪胎試驗場。大多數輪胎價值構成中,制造成本比重大,技術含量低,服務增值少。而在制造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主控地位。在國內天然橡膠資源對外依存度超過7成的情況下,我國輪胎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中國輪胎產業的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與國際品牌還有較大的差距,出口則面臨著輪胎標簽法等技術壁壘和貿易摩擦等。與此同時,歐盟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對綠色輪胎建立標準和法令,采取強制性的技術規范加以推廣。
范仁德指出,根據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要求,很多國家對輪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醞釀或已經實施輪胎標簽法規。如日本從2010年就開始實施自愿輪胎標簽制度,美國早在6年前就通過了包含輪胎標簽規定的法規,而歐盟、韓國將從今年11月1日起,實施強行性輪胎標簽法規,屆時綠色輪胎的全球市場份額將增加15%以上。
標準缺失制約產業發展
范仁德說,我國在制定類似標準和規范方面僅僅起步,與歐美日等都有差距。我國綠色輪胎的定義模糊、標準缺失、檢測手段不足已制約了我國輪胎產業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這就需要借鑒歐盟企業、政府、協會三位一體化的模式,制定國家標準,對達標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分階段推進綠色輪胎產業化,并以此促進輪胎行業技術升級、抑制投資沖動、提升產業集中度、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中國產品的國際形象。
依照計劃,未來我國可以生產綠色輪胎的企業要達到50%,25%的企業綠色輪胎產量超過普通子午胎的目標。雖然綠色輪胎的產業化難度較大,在原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都需要革新,但要實現輪胎產品升級、提高國際市場份額,出臺綠色輪胎標準、完善相關檢測手段宜早不宜遲。
據尚普咨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輪胎外胎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未來數年中,綠色輪胎就是我國輪胎行業發展方向。隨著我國符合國情的綠色輪胎產業化法規的制定推出,這就意味著我國綠色產業化戰略正式啟動,將為輪胎行業產業調整、技術升級指出明確的方向。
范仁德表示,目前我國生產的輪胎40%以上出口,歐盟是我國汽車輪胎的第一大出口市場,雖然歐盟REACH(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及輪胎標簽法規是典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但同時也是我國輪胎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倒逼我國要盡快調整輪胎行業的產業結構,實施低碳經濟戰略,推動綠色輪胎產業化發展。
綠色輪胎自律標準制定啟動
據范仁德透露,此前中橡協已組織有關企業到歐洲考察,并組織了輪胎標簽法培訓,下一步中橡協將制定一個和國際接軌、符合國情的綠色輪胎產業化法規。
另外,中橡協技術經濟委員會日前已經成立《綠色輪胎產業研究》課題組,將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中國綠色輪胎自律標準的起草工作,爭取在2013年底具備啟動“綠色輪胎非強制性分級”的條件。
據了解,綠色輪胎自律標準中,綠色輪胎的概念不僅包含了產品本身的節油環保,還包括了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產的內容,即輪胎生產全過程踐行綠色制造理念,應用周期倡導綠色使用。自律標準將體現綠色輪胎的以下要求:使用環保、無毒無害符合歐盟REACH標準的原材料,生產過程實現低能耗、低噪音、低粉塵、低煙氣,產品具有低滾動阻力、低燃油消耗、出色的操縱穩定性、更短的制動距離、更好的耐磨性、可多次翻新等。
在這種背景下,專家表示,我國輪胎業要變壓力為動力,加快技術升級,推動結構調整,促進節能減排,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輪胎產業由“加工增值”向“設計增值”轉變,由“生產型增值”向“服務型增值”轉變,由“做產品”向“做品牌”轉變,依靠科技創新,打造輪胎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生產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