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救?穩定壓倒一切
10月22日傳來消息,由新余國資控股40%的恒瑞新能源投資約2293萬美元收購了賽維19.9%的股權,成為賽維第一大機構股東。此舉被視為賽維在國有化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賽維今年上半年雖然有23.9億元的收入,但營業成本高達26億元,營業利潤為-12億元,同時虧損10億元人民幣,負債率高達驚人的93%,僅在今年,賽維就將有大約20億美元債務到期,但截至6月30日,其手頭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只有2.962億美元,破產之憂泰山壓頂。
一旦賽維破產,此前投入的幾百億資金全部將打了水漂,而這其中絕大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地方政府無論如何填補不了這個大窟窿。此外,盡管經過多次裁員,但截至今年4月份,賽維員工數仍然有將近2萬余人。
而作為江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不僅是新余市的一張名片,還是江西省第一家美國上市公司和第二大納稅企業。據悉,2012年上半年,賽維納稅暴降99%,直接導致新余市上半年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合計減收8.48億元,直接推動財政總收入下降13.5個百分點。
由此來看,賽維既是納稅大戶,又是就業大戶,還關乎政府的面子,自然不能任由其破產。新余政府此時出手,讓長期以來關于政府是否該出手拯救賽維的爭論劃上句號。而由于歐美傳統光伏市場不斷惡化,國內市場在短期內也難見起色,未來不排除其他地方政府將采取跟風救市的舉措。
政府好心辦壞事 領導自尋煩惱
財經觀察此前多次提及,政府的身影在整個光伏產業的興衰過程中不斷閃現。政府不但一手將這個行業做大做強,給予該產業各種政策優惠;但也在其產能過剩時沒能合理引導行業發展,反而繼續為其擴張提供各種支持;而在其泡沫破裂時非但沒有很好地做到行業整合,又要繼續砸錢拯救。
本就含著原罪的湯匙誕生的光伏產業,在政府的過度溺愛下畸形成長。
中國的光伏業本身并沒有多大的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出口海外,國內市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例如國內太陽能電池高達98%的產品用于出口。一旦歐美經濟陷入衰退、加強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光伏產業首當其沖。
同時該產業又嚴重依賴政府補貼,據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陳柳欽估算,每年國家對光伏行業的補貼高達200億元人民幣左右。當然不僅僅是中國的光伏產業依靠國家補貼,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光伏產業也嚴重依賴國家的補貼,這也是歐美不斷發起對中國光伏產業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來國家扶植一個新能源行業是件好事,但錯誤在于國家過分溺愛導致行業發展的畸形。最為貼切的一個描述就是“施正榮一有問題就給‘大領導’發短信,領導被他搞得煩得很。”領導的煩惱顯然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