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研究院由國家科技部、商務部、衛計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與天津市政府共建,構建了以聯合研究院為核心、系列化、標準化、國際化的國家級新藥研發綜合性技術大平臺。在國內生物醫藥行業,聯合研究院被稱為沒有圍墻的研究院。無論是入住本院的企業,還是院外科研院所,均可以成本價格享受藥物分析測試、藥物信息篩選乃至新藥申報“一條龍、一站式”的專業服務。
支持京津雙城聯動、加快構建京津冀創新共同體,是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本市已經建成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國家超算天津中心、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國家級大平臺,引進聚集了一批國家創新人才、創新團隊和高成長性企業。累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863計劃、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5000多項,“十二五”期間獲得國家科技經費支持超過80億元。
為了加快京津冀創新共同體建設,本市大力推動以寶坻、武清等5大創新社區為載體的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初步選擇武清區、寶坻區、北辰區、東麗區和濱海新區,自西向東,布局建設5個協同創新社區。啟動了濱海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寶坻京津科技新城、武清下朱莊創新社區等規劃建設。加強與中關村合作,吸引聚集中關村產業資源,立項支持“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節能環保計量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和“天津京濱石油裝備制造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目前,5個創新社區已引進聚集來自北京的科技型企業1000多家。
市科委主任陸文龍告訴記者:“圍繞加快京津冀創新共同體建設,本市通過深化科技部與天津市會商制度,加強與中科院、中關村、首都高校、院所的合作,聚集了一批研發機構和創新載體,引進聚集創新人才,提升了天津的創新創業活力。為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提供了綠色通道,有力地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京津冀組建了環境監測儀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和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天津霧霾監測和治理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已在京冀多地推廣應用。此外,首都550個國家級、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145億元的儀器設備,可以為天津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使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成為本市科技資源的強有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