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項目涉及多領域 部分項目已獲A輪融資
參加復賽的55個項目是從320支初賽隊伍中脫穎而出的,涉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其中,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行業的項目占主導。和去年相比,參加今年大賽的創業項目數量和質量都有很大提升,其中海南半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泡泡海洋文化有限公司去年參加首屆“科創杯”大賽獲獎后,今年繼續報名征戰創新創業大賽。
此外,還有些項目在市場方面已形成較大影響力,甚至拿到了A輪B輪融資,提升了大賽的規格和層次。如此前已獲5000萬元融資的嘿哈科技團隊,此次帶著“人機自然交互數字出版工具”項目參賽。嘿哈科技董事長李熙說,他們對海科創杯大賽的期待很高,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獲得社會各界更多關注及投資者的青睞,之前獲得A輪融資正是得益于多次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李熙透露,下一步,嘿哈科技計劃在海南建立全國第一家幼兒數字出版基地。
和眾多來自互聯網領域、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年輕團隊不同,當天參賽的劉梅珍已經46歲,來自昌江農村的她帶著黎陶制品項目,代表昌江保突黎陶制品專業合作社參賽。她說,希望能通過大賽,讓更多人了解黎陶這一傳承千年的技藝。據了解,“黎族原始制陶技藝”是昌江近年來重點推進的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劉梅珍期盼,通過大賽打開黎陶合作社的銷路,把黎族技藝推廣到國內外,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黎族傳統文化。
首次增加媒體評審 專業評委集中在投資界
據了解,復賽分企業組和團隊組同時進行,晉級復賽的21個團隊組項目和34個企業組項目,采取8+5(8分鐘陳述,5分鐘答辯)的路演模式,選手最后得分為專業評委團平均分(滿分95分)和媒體評審團評分(滿分5分)的總和。最后,團隊組將選出前10名,企業組選出前16名,共26支隊伍進入決賽。
大賽組委會負責人陳笑告訴記者,復賽評委一共有20名(企業組評委11名,團隊組評委9名),來自北京、上海、杭州、以及海南本土,大多數評委集中在投資界。“初賽的評委我們側重行業評委的專業性,在復賽時評委的選擇則更加側重于各行業的投資評委,包括先進制造、金融機構的投資人,互聯網專家、院校人士等。”陳笑說,這些專家不僅能對參賽的雙創項目給予研發方向、市場運作方面的指導,也可以直接和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對接,促成項目轉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復賽環節特別增加了20名媒體評審的參與。“這可能是國內創新創業大賽中首次采用媒體評審團。”省科技廳副廳長朱東海說,本次大賽充分展示了創新元素,設立媒體評審團,由媒體人士從他們的角度,評判參賽項目是否創新創業的政策和行業發展的方向。同時,媒體評審團也代表了大眾,通過媒體平臺的傳播讓創新創業項目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和認可。朱東海透露,除了設置媒體評審環節,在總決賽中還計劃設置大眾評委,在全社會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注熱潮。
對優質參賽項目將安排團隊跟進培養 給予支持
本屆大賽設置270萬元扶持獎金,其中,企業組一等獎獲得者將獲50萬元扶持獎金,團隊組一等獎將獲30萬元扶持獎金。所有參賽項目都將獲得多項創業輔導和培訓,享受風險投資、資本對接、孵化器入駐優惠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服務。
朱東海表示,“科創杯”創新創業大賽是海南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方式,希望通過比賽加強大家對創新創業的認識,激發社會創新創業的活力。通過此次大賽,一定會有許多優秀項目脫穎而出,省科技廳將根據省政府安排,為優秀項目發放獎金的同時,給予創業團隊及企業創業輔導和培養。
比如,對于進入總決賽的參賽團隊和企業,省科技廳將精心安排更有針對性的一對一創業輔導和培訓,希望所有參賽者通過參加大賽都能得到提升,提高自信。對入圍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的項目,也將讓選手得到充分的創業訓練。未入圍國賽但質量高、符合高新技術產業規劃和要求的項目,省科技廳將會安排導師團隊跟蹤培養,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孟凡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