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前綠色節能網監測顯示,目前我國已正式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報廢率年增逾20%,預計“十二五”末期年報廢量將達1.6億臺。未來電子回收業應非常熱鬧。
大企業聲音稀落。它們如想在垃圾爭奪戰中獲勝,直接辦法是提高廢品價格。但它們更重視成本,無法與小作坊競爭。
據綠色節能網了解,戴爾曾用每公斤1元價格回收PC,收效甚微。它在美國每年約回收3500萬公斤,在中國一年僅回收約5.5萬公斤。
TCL在尋求另一模式,與奧美特環保企業合資。不過,奧美特面臨著如何讓消費者選擇它們而非拾荒者的難題。
拆解環節,正規軍也無力與作坊競爭。前者按規章辦事耗費更多成本。“無害化拆解”概念下,它們承擔不起。
專家表示,完善電子垃圾回收體系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國外處理的辦法是“誰生產誰回收誰受益”,國內在這方面也應參考國外的做法,采取國家主導、企業配合的原則,大力推動電子垃圾回收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檢索: 電子垃圾 垃圾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