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機器人是我們最新研發的國內首款大型球罐檢測機器人,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省特科院總工程師郭偉燦介紹,該院自1958年成立以來共獲得119項專利授權,其中85項來自2014年以后。
省特科院是省市場監管局管理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承擔著浙江鍋爐、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的重要職能。科研成果井噴式增長的背后,是該院不斷改革內部機制、推動職能轉型,持續探索事業單位公益履職新模式。
近年來,特種設備數量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高速增長,截至目前,浙江已辦理登記的特種設備達145萬臺,約占全國總量的10%。“特種設備檢測需求與日俱增,迫切要求我們不斷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省特科院院長鐘海見表示,2014年以來,該院實施全員崗位聘任管理制度,在推行能上能下的人事職稱管理機制的同時,在薪酬上鼓勵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員工到一線去。
新的用人政策和薪酬政策有效激發了機構的發展活力。6年來,省特科院高工及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增加220余人。“苦活難活大家都搶著干。”省特科院監檢所所長程茂舉例說,2017年特科院承接舟山魚山島浙江石化項目的監檢工作,需要20多名檢驗人員到海島工作兩年,報名開始不到一周時間,就有40多名員工踴躍報名。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為更好適應越加復雜的特種設備技術檢驗工作,省特科院以法定檢驗為基礎,建立集保障安全、服務產業、節能環保、職業教育、普法科普、科學研究6個方面于一體的公益履職模式。6年來,省特科院成為國內最早擁有“安全、節能、環保”三位一體檢測能力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累計檢驗檢測設備50余萬臺(套),排除各類重大隱患3000余例。
如何把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在做好風險大、涉及公共安全檢測的同時,該院面向社會、企業和社會團體提供特種金屬結構材料檢測、鍋爐能效測試等公共技術服務,推動該院成為目前國內省本級擁有資產和資質能力最強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之一。據統計,2019年,該院非法定檢驗業務收入8351萬元。“這些增值性公共服務營業收入極大反哺了我們的事業發展,為我們繼續提高技術能力和裝備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撐。”鐘海見說。(記者 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