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信息顯示,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光伏產業加快了與建筑、環保、農業、扶貧、交通、儲能等領域的跨產業結合。2015年,我國實施“光伏領跑者計劃”,鼓勵采用行業技術絕對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建設擁有先進技術的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2017年,寶應縣獲批成為國家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領跑者”示范基地,采用全國首家“漁光互補”開發方式,規劃打造成集光伏電站建設、光伏技術先進示范、生態漁業養殖、特色漁業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基地。截至目前,寶應縣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超800兆瓦,建成并網發電200兆瓦以上,先后吸引了一批央企國企、行業龍頭投資合作。
2017年江蘇新增光伏裝機361萬千瓦
論壇舉辦地所在的寶應縣,正希望借助成為國家“領跑者”光伏基地的契機,以該縣經濟開發區為核心,規劃打造一個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光伏制造產業園,以加快構建先進光伏發電裝備制造與應用完整的產業鏈,沖刺全國領先光伏基地。
寶應縣委書記王逍霄在致辭中介紹,經過近年大力發展,目前寶應縣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已超800兆瓦,建成并網發電200兆瓦以上。先后吸引續笙新能源、上海晶科、華電集團等一批央企國企、行業龍頭來到寶應投資合作。“光伏應用與制造產業已成為寶應實體經濟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增長極。”
“全球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江蘇。”而寶應,正是江蘇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江蘇省能源局局長杭海在論壇上表示,多年來,江蘇省積極擴大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規模,不斷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轉型。
2017年,江蘇省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626萬千瓦,占全省新增裝機量的48%,成為新增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光伏新增裝機361萬千瓦,占全國新增光伏量的6.8%。截至去年底,江蘇累計光伏裝機總量達907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三。“這對于省轄國土面積偏小、光照資源屬于三類地區的江蘇而言是非常不錯的成績。”杭海稱。
杭海還透露,2017年江蘇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3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2%,占江蘇省總發電量的6.6%,并實現全額消納。其中,光伏發電量80.74億千瓦時。“這個電量是什么概念呢?全國31個省市(區)中,超過了去年西藏自治區的用電量,也接近海南省一年的用電量。”
事實上,整個光伏產業在2017年的發展速度都堪稱迅猛。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7年全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GW,超過了德國20年來的光伏裝機總量。其中,分布式新增1944萬千瓦,同比增長3.7倍。受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政策吸引,國內光伏企業自去年起紛紛加大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建設力度。
這一趨勢延續到今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一季度光伏新增裝機9.65GW,同比增長22%,其中,分布式光伏7.685GW,同比增長217%,普通光伏電站1.97GW,同比下降64%。
分布式及全國光伏產能的持續快速增長引起了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注意。在4月底國家能源局舉行的一季度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光伏發電發展的重點已經從提高規模轉到提質增效、推進技術進步上來,要把更多精力放到推進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從嚴控制發展規模,提高光伏發電運行質量,推動行業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
依靠技術升級向高質量發展
在光伏龍頭紛紛擴產、補貼退坡和上網電價下調等多重因素下,光伏企業今年的經營壓力要比2017年更大。
協鑫集成4月底發布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21億元,同比下降18.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47億元,同比下降16.91%。
協鑫集成還在2017年財報中表示,“由于光伏市場整體需求旺盛,行業內各制造廠商紛紛擴產,競爭更加激烈,光伏組件產品的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從2017年初的3元/瓦左右一路下滑至目前的2.5元/瓦左右,組件企業的經營壓力巨大。”
隨著國內光伏產能和技術提升,組件制造進入微利時代已成行業共識。
2017年,光伏組件平均每瓦凈利潤僅約1~5分錢,且大部分處于1~3分錢的檔位。以3分錢計算,去年中國53GW的安裝量,歸屬光伏組件企業的利潤可能只有十幾億元。
相關信息顯示,A股51家光伏上市公司一季報中,報告期內實現盈利的企業共計40家;但若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額為參考,則實現盈利者僅38家,有13家企業一季度業績凈虧損。
凈利增速放緩和存貨增速高企成為行業共同痛點。從光伏業務給上市公司帶來的盈利來看,隆基股份繼續穩居一季度A股光伏盈利王之位。其一季度營收和歸屬凈利分別為34.70億元、5.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24%;扣非后凈利潤5.06億元,同比增長約20%。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顯下滑。去年第一季度,其凈利潤同比增幅為65%,扣非后的凈利潤增速也有62%,均遠高于今年。
隨著今年部分龍頭企業硅片產能相繼釋放,行業競爭加劇,隆基股份在一季度多次宣布下調硅片價格以換取市場份額。
在低價優勢之外,以協鑫集成、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為代表的光伏龍頭企業,正紛紛加大對高效太陽能電池業務的研發建設力度,寄望依托技術進步來降本增效,贏得市場競爭。
通威股份光伏事業部總裁陳星宇在論壇上透露,公司截至去年底擁有高效電池產能6GW。其去年底新投建了2個高效電池項目,預計到今年底可分別實現10GW~12GW產能,未來三年內通威股份的高效電池產能將達30GW。
“光伏行業應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創新驅動和跨界融合,不斷破解發展面臨的棄光、用地和補貼等熱點、難點和瓶頸問題。”易躍春等行業人士在發言中指出。中國的光伏產業經過前些年大跨步迅猛發展,目前產業發展的宏觀目標已有所調整,發展重點要從提高規模轉向提質增效和推進技術進步上來。
易躍春強調,在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要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做好清潔能源消納;要加強規劃指導作用,做到電源和電網、消納市場兼顧;此外,要加快技術研究和創新示范,做好預測預報、智慧能源、微電網,多能互補、儲能、能源互聯網等相關工作;注意加強機制體制創新,在節能調度、配額制、電力市場等方面發力。
因地制宜寶應建成“領跑者”示范基地
寶應是聞名的“中國荷藕之鄉”,全國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生態縣,國家園林縣城、衛生縣城。據悉,光伏發電產業作為最具變革性、創新性的新能源產業之一,發展前景廣闊。近幾年來,寶應光伏發電產業從無到有,飛速發展。至目前,該縣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超800兆瓦,建成并網發電200兆瓦以上,先后吸引一批央企國企、行業龍頭來寶投資合作,光伏應用與制造產業已成為寶應實體經濟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增長極。本次論壇以“跨界融合、智贏未來”為主題,對領跑者示范基地實施效果進行探討交流,為推動光伏基地建設提供更多更好的經驗做法,為“光伏+”助力經濟發展和能源革命作出新的貢獻。
據介紹,寶應縣屬里下河淺洼平原區,地形平坦,湖網密布,全縣水域面積近70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1/3左右,特別是東部湖蕩地區,擁有較多成片水面,非常適合大型光伏、風電項目實施。目前,已實施漁光互補發電、分布式發電、風力發電項目20多個,總裝機容量近800MW,數量、規模均位列揚州市第一。2017年11月30日,寶應獲批國家級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領跑者”示范基地,結合本地環境特點,采用“漁光互補”開發方式,將規劃區域打造成集光伏電站建設、光伏先進技術示范、特色水產品養殖等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基地,并將為我國光伏發電相關設備企業在技術進步、建設規范、運行管理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寶應縣負責人表示,該縣現有光伏發電產業配套企業20多家,產品種類齊全,完整的產業鏈條逐步構建。在此基礎上,寶應以縣經濟開發區為核心,重點打造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的光伏制造產業園,加快構建先進光伏發電裝備制造與應用完整的產業鏈。